土肥地沃催生民营经济枝繁叶茂

发布者:张会恒发布时间:2017-03-30浏览次数:13

     ■主持人语: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规模壮大、实力不断增强,不仅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成为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中坚力量。近日,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最新考核结果出炉,我市民营经济考核总分全省第四,获得“优秀”等次,禹会、淮上、龙子湖三区和怀远县名列“优秀县区”榜。

   去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户数达1049户,累计实现增加值628.97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4.6%,同比增长1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17.5%,拉动规上工业增速1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民间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投资总额达1064.7亿元,占比63.9%,民营工业企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为工业经济保持全省前列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下,我市如何通过准确预判、快速应对、主动作为,实现民营经济弯道超车?新起点下,如何实现全市民营经济提质增效,从而成为我市建设“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的经济引擎?本期《深读周刊》“党报会客厅”邀请专家、学者以及民营企业代表就此进行分析与探讨。

  

   ◆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培育和快速发展,我市民营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产业档次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企业是经济的主体,民营经济规模壮大实力增大,既要有“顶天立地”的巨人型企业,也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

  李飞 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局长

  

   ◆这几年,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出台最密集的几年。施肥浇水才能花开满园。民营经济的繁荣,得益于政策扶持提供的肥沃土壤。

   ◆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我一直比较关注,也做过一些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在我看来,近年来蚌埠市出台的扶持政策很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张会恒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安徽经济研究院院长

  

   ◆民营企业的发展十分不易。每一个企业家都曾经历过迷茫和彷徨,都承受过常人无法理解的压力,经历过别人不曾经历过的痛苦。

   ◆没有各项政策的扶持,我们的企业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政策给予民营企业的呵护,就像温度适宜的水一样,有了它,我们企业才能尽情地遨游。

  李凯 安徽航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深度对话

  撑起一片蓝蓝天

  主持人: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并未阻止住我市奋力赶超、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步伐。去年全省11项主要经济指标考核中,6项总量、9项增速位居全省前5位。在全市经济发展弯道超车中,民营经济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李飞: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培育和快速发展,与过去相比,我市民营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产业档次和创新能力都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提升。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坦率地说,如果没有民营经济支撑,蚌埠经济发展要想实现弯道超车是不现实的,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民营经济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企业数量上看,2016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6422户,私营企业总数达30382户,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数92.4户,比上年增长44%。单从这项数据就可以感知到我市创业氛围多么浓厚。再从企业的实力上看,2016年,全市规上中小企业和民营工业企业户数分别达到1090户、1049户;累计实现增加值591.1亿元和628.7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79.0%和84.0%,同比增长13.0%和13.0%;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07.0%和117.5%。

  从企业档次和对地方税收贡献上看,全市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42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8成。2016年民营经济缴纳地方税收55.87亿元,占全部地方税收的75%,而在新增就业方面,民营企业也成为吸收居民就业的主阵地,约80%的就业岗位由民营企业提供。

  张会恒:蚌埠民营经济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实属不易。蚌埠是老工业基地城市,对民营经济来说,老工业基地是“优势”更是“包袱”。说它是优势,是指产业基础和技术人才,说它是包袱,是指市场经济意识和观念。

  众所周知,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是民营经济发展最早最为活跃的地区,之所以这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得早发展得快,是因为这些地方国有经济占比较小,普通群众中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创业意识。而蚌埠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的安排,不用为产供销发愁,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感,成为制约民营经济的思想壁垒。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风生水起一片红火之时,我们这里的大多数人还以固守在国有企业单位上班为荣,对下岗创业和在民营企业工作颇为不屑。正是因为民间缺乏经商创业的热情,这个时候政府的鼓励和引导尤其显得重要。

  纵观蚌埠民营经济的成长史,我们发现最近几年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最快的几年,也是全社会对民营经济认知度和评价最高的几年。出现这样的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的重视,不仅为创业、创新营造了浓浓的舆论氛围,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施肥浇水才能花开满园。民营经济的繁荣得益于这片肥沃的土壤。

  李凯:民营企业的发展十分不易。每一个企业家都曾经历过迷茫和彷徨,都承受过无数常人无法理解的压力,经历过别人不曾经历过的痛苦。绕过激流和险滩,企业生存下来实属不易,能够一直前行更要感谢幸运之神的眷顾。

  别看现在我们的企业有着现代化的研发大楼,有着国际一流的生产流水线,有着洋溢着时尚气息的办公室,可能谁也想不到我曾经也有过“走麦城”的经历。企业创立不久,致力新产品开发,大量的投入无法在短时间里见到回报,一度公司账面上仅有9900元钱,而此时应付账款多达200多万元!怎么办?一家一家地拜访,说明原因,讲解未来,制定付款计划,争取供应商理解……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顺利渡过难关。幸亏自己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如果放在现在可能都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

  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挺”过来了,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不仅还客户一个信任,更让企业迈上了研发突破,冲向蓝海的新发展模式。如今航天科技,已由初创时的单一医用产品生产,发展到现在的集生物安全柜、光子治疗仪、深静脉气压治疗仪等系列医用产品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底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医用产品上市企业之一。

  帆满风劲好行船

  主持人:从国有经济“一枝独秀”,到民营经济“百花齐放”,在此消彼长的结构变化中,我们感到的是全市经济发展活力更强,后劲更足。近年来,政策给予民营经济怎么样的扶持,企业从中得到了什么。

  李飞:最近几年是我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力度最大的几年,也是各项政策措施出台最为密集的时期。与之相对应,这一时期也是我市民众创业意愿最强、民营企业发展步子最快、质量最好的几年。

  企业是经济的主体,民营经济规模壮大实力增大,既要有“顶天立地”的巨人型企业,也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为使我市民营企业“枝繁叶茂”,我市聚力四大重点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即:改革“松绑”,平台“铺路”,要素“加油”,服务“护航”。推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先证后照”登记制度,打造“3+2”权力清单,简政放权。平台建设方面,推进中小企业产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等众创平台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130余万平方米,创建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创业基地7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10个。在要素保障上,设立10亿元的育珠设计产业投资基金,2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1.5亿元青年创业引导基金等,推进“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和“税融通”业务,扩大专利权和商标质押贷款规模。服务上,出台降低成本政策措施“35条”,年减轻企业负担约26亿元,开展“行走企业”活动,实现1098户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收集企业发展难题530余件。推进“援企业稳岗”政策落实,总现补助资金5390.2万元,惠及企业5600户。

  张会恒:对蚌埠民营经济的发展我一直比较关注,也做过几个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课题研究。据我观察,近年来蚌埠市出台的扶持政策很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比如首先是培育市场主体,让更多的人参与创业。其次针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供“保姆”式服务,让创业变得更容易,成功率更高。对于已经孵化好并已进入良好发展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通过培育专精特新,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转型升级企业,政府牵线搭桥,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在企业经营遇到资金问题后,创新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新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当发现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过桥”常需要用高成本的民间贷款时,及时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过桥基金,大幅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轻装上阵,降低生产成本。

  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开阔视野、规范经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此时,政府部门主动担当,定期不定期举办企业家经营管理研修班,让我市民营企业家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全过程培育,全方位扶持,使我市民营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

  李凯:回顾企业成长历程,可以说,如果没有各项政策的扶持,我们的企业不可能有今天的辉煌。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政策给予民营企业的呵护,就像温度适宜的水一样,有了它,我们企业才能快乐地遨游。

  航天科技成立于2005年。企业初创之时没有厂房和办公经营场所,高新区上理工科技园以先租后返的方式提供了3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和办公地场,与此同时,还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在上理工科技园里孵化期间,我们把最重要的资金财力投入到研发上,当资金出现瓶颈时,利用专利权质押贷款的方式顺利渡过难关,同时科技局、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积极帮助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获得了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

  由于航天科技是科技型企业,我们的产品主要靠自主研发,如果不突破人才瓶颈企业就难以获得超常规发展。在我们需要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对接时,科技局、人社局积极牵线搭桥,对接产学研,让企业获得了科技创新的人才资源。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目前院士工作站正在建设中。院士工作站建立后,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科技研发实力,推动企业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提质增效谱新曲

  主持人: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一支生力军。经过大力培育,我市民营企业已经担当起经济发展的大任。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我市民营经济的着力点在哪里,应当如何发展?

  李飞: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民营经济无论是规模、档次、创新能力,还是管理水平,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当然有着新的任务,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去年,我市提出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提升工程。这个“提升”就是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我的理解,“提升”应当包含几方面的意思。一是主体提升,继续打造“专精特新”,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将更多的企业打造成“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二是平台提升,围绕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企业生态链。所谓“生态链”,就是中小企业产业园不仅仅给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厂房,还要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即中小企业产业园要具备综合服务功能。比如企业入园后,产业园可以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研发、融资平台、税务服务、法律咨询等一系列服务。一个初创企业,如果这些工作都自己去完成,既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增加了人力成本,更牵扯到大量精力。增加成本部分最后堆积在产品成本上,势必失去竞争优势。打造企业生态链,就是最大限度地给企业营造最“适宜”发展的软环境。

  张会恒: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我曾在市两会期间提供过一份议案,在这份议案中,我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民营经济管理机构。虽然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但民营经济管理目前还存在着多头管理现象,这样不利于整合资源,协调发展。建立统一管理机构是把分散在经信、商务、农林、工商、科技等部门的民营经济管理职能进行归并,将民营经济管理的职责统一到一个部门,如称为“民营经济发展局”,该管理机构代表政府统一管理、谋划、服务民营企业的发展。二是要提高政策制订的科学性,建议加强政策的系统性思考,并建立政策出台前的预评价机制,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政策执行后建立政策执行效果的第三方评估机制,以促进执行的有效执行和为政策的修改、完善提供依据。

  李凯:良好的环境,是企业发展的一方沃土。在蚌埠这片沃土上我们的企业正一步一步走向行业最前沿。

  市经信委举办企业家高级研修班使我受益良多,在与经济学专家和企业家的交流中,我打开了思路,开阔了视野,理清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面,更加坚定了以科技创业驱动转型升级之路。

  作为一名企业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政府关心企业发展的殷切之情。今年一开年,市领导带队走进企业,开展了“聚焦实体经济·行走企业”活动,这项活动对企业是莫大的鼓舞。走访我们企业的市领导是王诚市长,在调研中,他问得很细很具体。在了解了企业发展情况后,他帮助企业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领导的关怀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目前,筹建院士工作站的工作正有序推进。这项工作完成后,将极大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实力。在此我向全市民营企业家提出倡议,珍惜目前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企业家的胸怀、胆略和智慧,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企业,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点击查看原图

    

 

     转自蚌埠日报2017年3月24日A7版